Munters蒙特70周年特别篇 —— 卡尔・蒙特:农民之子成长为工程师与发明家

卡尔・蒙特是蒙特公司的创始人,他出身于瑞典传统省份达拉纳。据档案记载,他的家族长期居住在达拉 - 耶尔纳附近。1897 年,卡尔在此地出生。他的父亲安德斯也是一名工程师,曾移民美国。在那里,他结识了未来的妻子希尔玛・赫林,巧合的是,她也来自瑞典的同一教区。二人成婚,五年后回到瑞典,卡尔和他的几个兄弟姐妹在此出生。他们的父亲也是一位发明家,这份对发明的热爱也传给了卡尔。
卡尔二十岁左右时,在斯德哥尔摩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瑞典物资严重短缺。此时,卡尔首次展现出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天赋。凭借高中化学知识和些许销售才能,他成功研制出一种成本更低的焊接液。卡尔收购废锌和盐酸,很快便在简陋的工棚里生产出焊接液。在当时,焊接比现在更为常用,卡尔的产品销量可观。不过,顾客也有一个抱怨 —— 焊接液腐蚀性太强。于是,卡尔在其中加水稀释,价格反而提高了一倍,产品依旧畅销。
早期发明
在瑞典海军服役一段时间后,卡尔・蒙特进入皇家理工学院(KTH)学习。在那里,他完成了最初的发明,例如汽车防反冲启动曲柄。这项发明并未长久发挥作用,但卡尔从此对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 KTH,还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同学 —— 巴尔查・冯・普拉滕。1923 年,他们的发明成为了技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其意义不仅局限于瑞典。
吸收式冰箱(The absorption fridge)

实际上,是卡尔的父亲安德斯・蒙特提议他发明一种廉价的 制冷设备。卡尔和同伴巴尔查・冯・普拉滕接受了这个挑战,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吸收式技术。当时,现有的冰箱大多采用压缩机技术,体积庞大且维护成本高昂,并不适合普通家庭使用。然而,在应用吸收式技术之前,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液体如何在系统内自行循环,并维持较大的压力差?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制冷效果才能实现。1923 年,这两位年轻的工程师完成了首个原型机,并申请了专利。1925 年,他们在《关于制冷的产生》一文中详细阐述了吸收式冰箱的工作原理。为了将这项发明推向市场,他们创立了 “普拉滕 - 蒙特制冷系统公司”,并与瑞典莫塔拉的 AB 北极公司合作开展生产。
阿克塞尔・温纳 - 格伦与伊莱克
新公司需要更多资金,也需要开拓全球市场的途径。这时,阿克塞尔・温纳 - 格伦和伊莱克斯公司出现了。温纳 - 格伦一听说这款新冰箱,就意识到它是伊莱克斯客户的理想新产品:价格亲民且实用的家用电器,就像吸尘器一样,能为大众所用。1925 年,温纳 - 格伦买下了吸收式冰箱的生产和销售权,蒙特和冯・普拉滕则继续在斯德哥尔摩的伊莱克斯实验室改进这款冰箱。不久后,卡尔・蒙特获得了前往纽约的机会,他在那里建立并领导了一个类似的实验室,目标是研发一款采用相同技术但更适合美国市场的冰箱。伊莱克斯与美国塞尔韦尔公司达成合作,这为普拉滕 - 蒙特吸收式冰箱在多个国家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几年后,蒙特回到斯德哥尔摩,但在 1936 年,他离开了伊莱克斯公司。他觉得伊莱克斯对冰箱的进一步改进失去了兴趣。他的感觉或许没错,因为当时外观设计(即所谓的工业设计)正迎来突破,技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不过,到了 40 年代末,伊莱克斯每年仍能售出多达 70 万台基于普拉滕 - 蒙特设计理念的冰箱。
单飞后的卡尔・蒙特

卡尔离开伊莱克斯,并非因为他江郎才尽。恰恰相反,他需要空间来测试自己的新想法。他一直在研究冰箱的隔热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冰箱内的低温呢?当时,软木是唯一实用的隔热材料。但当冰箱销往热带潮湿气候的国家时,问题很快就出现了。软木吸收水分后,隔热性能丧失。于是,卡尔开始研发一种塑料隔热材料。他将塑料加热熔化,在高压下注入可溶性气体使其膨胀。随后迅速降低压力,塑料便会起泡硬化,形成一种具有优良隔热性能的多孔结构。这就是泡沫塑料的起源。20 世纪 40 年代初,美国海军的救生衣和救生艇采用了这种名为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的产品,卡尔因此收获了财富与赞誉。如今,泡沫塑料或许是卡尔・蒙特所有发明中应用最广泛的。
新公司的成立
1938 年,卡尔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 蒙特工业有限公司(MIA),并在斯德哥尔摩设立了工厂。在那里,他继续研究多层隔热材料,成果之一便是 Wellit。Wellit 由多层沥青浸渍纸构成,生产成本低廉。在二战期间,瑞典与其他市场隔绝,Wellit 作为建筑材料大获成功。此外,蒙特还与另外两家绝缘材料公司 —— 斯德哥尔摩的威坎德斯软木工厂(软木制品制造商)和哥德堡的克里斯蒂安・伯纳公司(其他类型绝缘材料制造商)合作,将 Wellit 推广到了挪威。这次合作非常成功,随后他们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WMB 绝缘股份公司(Isoleringsaktiebolaget WMB)。WMB 自然是威坎德斯(Wicander)、蒙特(Munters)和伯纳(Berner)三人名字的首字母缩写。WMB 公司负责软木、Wellit 和通风系统的所有营销与销售工作。
新实验室

1946 年,MIA 在斯德哥尔摩的工厂毁于一场大火。生产转移到了耶夫勒的新厂房,但为了继续实验,1947 年,卡尔・蒙特在斯德哥尔摩郊外斯托克松德的别墅旁购置了一块土地,建造了一座新实验室。这座实验室自然是用 Wellit 材料建造的,在接下来的 16 年里,这里成为了实验活动的中心,对新产品的研发至关重要。起初,实验室以 WMB 公司的名义,专注于测试和改进冷藏、冷冻库房的隔热设备,主要目标是防潮。随着员工数量的增加,卡尔・蒙特个人的项目也越来越多。
发霉的衣物
1948 年,卡尔・蒙特前往南美洲,在潮湿的气候中,他的衣物很快就发霉了。当时,市面上没有适合小型住宅的高效廉价空调。同年,卡尔在美国的一次会议上结识了才华横溢的美国工程师乔治・米克。此后多年,蒙特和米克携手合作。正是凭借米克的社交网络、精力和专业技能,蒙特的产品才得以在北美市场打开销路。卡尔・蒙特从之前的经历中深知,迅速打入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对于实现发明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至关重要。米克负责洽谈并监督所有交易,提交专利申请,制作当地原型产品并进行调整,还参与了斯托克松德实验室的实验。
彭宁顿专利(The Pennington Patents)
1951 年,乔治・米克了解到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酒店老板、发明家尼尔・彭宁顿。彭宁顿独自研发出一种新型空调设备,适合当地炎热干燥的气候。该设备能利用空气热量作为能源,实现冬暖夏凉,还能调节湿度,而且不像许多早期产品那样在室内产生强风。蒙特团队对此深感惊讶,原来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有人也在致力于解决类似的问题。彭宁顿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蒙特公司很快就买下了这些专利。不过,彭宁顿的原型产品还需要改进才能投入生产,于是,一个为期十年的实验项目 “莉齐项目”(Project Lizzy) 就此启动。该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基于除湿和蒸发冷却技术的空调系统。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新建的郊区和高楼大厦对空调的需求巨大。卡尔・蒙特与米克、商业伙伴厄林・伯纳以及传奇同事佩尔・诺尔贝克一起,带着演示设备,乘坐拖车,在 50 年代炎热的夏天穿梭于美国各地,为这款实用空调的持续研发寻找新的赞助商。60 年代,“莉齐项目” 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在空调组件上所做的实验并非毫无意义,这些努力加快了其他产品的研发进程,后来这些产品取得了长久的成功。

“斯努兰”项目(Project “Snurran”)与热传递
1951 年,卡尔・蒙特开始思考利用优化的热传递技术。为了研发一种能替代 Wellit 的新型隔热材料,他尝试在纸层之间夹入细木丝。但问题来了,如何保持木丝干燥呢?就在这时,他发现了木丝的热传递特性。在斯托克松德,他们建造了一个旋转装置的原型机,用于回收通风空气中的热量。这个项目被命名为 “斯努兰”,这是对所构建转轮的昵称。他们的设想是在转轮上铺设一层水膜,然后在空气吹过时使其旋转。然而,水无法均匀扩散,热传递效果不佳。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 —— 构建层流结构。用紧密排列的平行薄片取代木丝,水以层流方式(即平稳、无湍流的水流)通过许多小通道。这样一来,热传递面积大幅增加,效率也大大提高。这种新方法应用于随后的三款产品:冷却塔、热交换器和除湿机。
冷却塔
在冷却塔中,水与空气在开放系统中接触,从而实现水的冷却。20 世纪 50 年代,冷却塔作为空调系统的一部分得到了广泛应用。蒙特的层流技术使得建造更紧凑的冷却塔成为可能。1956 年,蒙特公司基于层流技术与当时全球最大的空调集团开利公司签订了首个许可协议。几年内,该产品的许可权又授予了美国、德国、英国和瑞典的至少四家其他公司。
热交换器
层流技术在热回收方面效果显著。与其他产品一样,蒙特的热交换器也需要逐步改进,而且并非一帆风顺。1958 年,蒙特公司有机会在一些出租公寓中展示一款名为 Econovent 的热交换器。它虽然能节能,但遗憾的是,会将烹饪的气味通过新风系统传播出去。Econovent 经过测试和改进,能够在多尘环境中正常工作。蒙特公司还需要向客户保证,Econovent 不会将细菌或有害物质带入新风。到了 60 年代,热交换器终于取得了商业成功。
除湿机

在 20 世纪 50 年代实验最密集的时期,除湿机并未得到优先研发,尽管它后来成为了蒙特公司最畅销的产品。二战后,除湿机的军事市场逐渐兴起。瑞典和美国军队都需要对舰船及其他设备进行防潮防锈处理。1956 年至 1958 年间,蒙特公司交付了 100 多台除湿机,在随后的几年里,除湿机在公司总销售额中占据了重要份额。
蒙特公司与美国卡戈凯尔公司及其在德国和英国的子公司签订了许可协议。卡戈凯尔公司的专长是油轮货舱的防潮处理。蒙特公司的重大突破来自与一家挪威航运公司的合作。这家公司订购了一台当时还不存在的大型除湿机,这台设备在卡尔・蒙特位于斯托克松德的别墅外草坪上完成建造和测试。后来的一场火灾事故发现,除湿机中使用的石棉含有少量有机物质,这正是石棉的制作原料。卡尔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在生产过程中烧掉有机成分,并用另一种浸渍液替代。显然,在早期,说服潜在客户认识到他们存在湿度问题并非易事。人们很难意识到,降低空气湿度后,长期来看维护成本会降低。
新创意的平台:卡尔・蒙特公司
1954 年 6 月,卡尔・蒙特与商业伙伴卡尔・古斯塔夫・威坎德斯和厄林・伯纳达成协议,三人各拥有当时已获专利三分之一的权益。1952 年至 1954 年期间,这些产品在意大利、法国、阿根廷、英国、美国、西德、瑞士、日本、荷兰、加拿大、南非和巴西等多个国家获得了专利保护。
在此之前,大多数实验都是由卡尔・蒙特自筹资金,伯纳也提供了部分支持。1954 年至 1955 年间,他们共同注册了另一家公司 —— 卡尔・蒙特公司(Handelsbolaget Carl Munters & Co),负责接手蒙特发明(不包括绝缘材料)的实验和生产工作。为了给新公司筹集更多资金,卡尔联系了斯德哥尔摩的瑞典银行家马库斯・瓦伦堡。瓦伦堡对此很感兴趣,1955 年 4 月 23 日,他向蒙特、威坎德斯和伯纳发送了一份合作提案。这封信确认了此前的口头协议:瓦伦堡投资 38% 的资金,蒙特投资 38%,威坎德斯投资 12%,伯纳投资 12%。蒙特、威坎德斯和伯纳签署并批准了合作文件,回寄给瓦伦堡。他们的签名日期均为 1955 年 4 月 26 日,这一天也最接近如今蒙特集团的 “生日”。
进一步发展与营销

1958 年,蒙特公司在美国的重要业务转移到了佛罗里达州迈尔斯堡的新设施中。1957 年起,冷却塔和转轮的生产在瑞典耶夫勒的 WMB 工厂启动。尽管卡尔・蒙特每天都会到斯托克松德实验室待上一段时间,讨论各种大小问题,但实验室很快就显得不够用了。卡尔・蒙特不喜欢管理工作,他是一名发明家,但他深知要从事那些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渐渐地,他不再积极参与实验。1963 年,为了研发一款实用的空调设备,斯托克松德实验室进行了最后一次尝试,结果遭遇火灾被烧毁。此后几年,他别墅周围的几座小建筑被用作临时实验室。1969 年,所有实验和办公室都迁至索伦特纳的新设施,而在前一年,生产业务已从耶夫勒转移到了瑞典托博的一家更大的工厂。
重组
1965 年,公司转型为股份制公司 —— 卡尔・蒙特股份公司(Aktiebolaget Carl Munters,简称 ACM)。卡尔・蒙特将几乎所有领导权交给了一群从创业初期就追随他的同事:伦纳特・林德奎斯特担任总经理,亚历克斯・布洛姆贝里负责财务,佩尔・诺尔贝克主管生产。同年,公司在佛罗里达州的业务被整合到新成立的子公司 —— 蒙特公司(Munters Corporation)。
卡尔・蒙特告别舞台
1973 年,卡尔・蒙特 76 岁,他决定彻底退休。1974 年,激励公司(Incentive AB)收购了 ACM 的全部股份。激励公司是瓦伦堡集团旗下的一家投资公司,专注于投资贸易或技术导向型行业中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公司。1974 年 10 月 24 日,卡尔・蒙特从国王手中接过了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的大金质奖章。同一天,1923 年与他共同发明吸收式冰箱的伙伴巴尔查・冯・普拉滕也获得了同样的荣誉。他们因 50 多年来的发明创造而获此殊荣。此时,卡尔和玛丽安・蒙特搬到了瑞士,但仍保留了在达拉 - 耶尔纳的宅邸。1989 年,卡尔・蒙特去世,享年 92 岁。
后记
本文聚焦于卡尔・蒙特本人、他最重要的发明以及商业项目,尤其是他最后一项伟大事业 —— 这家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如今蒙特集团的公司。当然,如果没有他的同事和商业伙伴,许多项目都不可能实现。自 20 世纪 70 年代初以来,蒙特集团不断改进和拓展产品系列,市场占有率也大幅提升。但本文旨在铭记那些为如今的蒙特集团奠定基础的努力。